今天咱们来聊一聊茶叶市场的现状:
据相关数据统计,内销缓慢增长中,而出口则常年维持在35万吨。
这样看来,未来几年的趋势也已经大概可以看出个一二了,内销市场定会持续缓慢增长,而出口可能难以改变,甚至可能受到疫情的影响,相比以往可能还要差一点。
那么茶叶市场的内卷也将会越来越严重罢了。
目前来看,茶叶市场分为了内销以及出口。
内销市场近年来一直处于平稳增长的趋势,内部竞争尤为激烈。
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:2020年,我国茶叶产量298.6万吨,同比增长19.26万吨。全国干毛茶总产值为2626.58亿元(增加230.58亿元)。
茶叶内销量达220.16万吨,比增17.61万吨,内销金额为2888.84亿元,比2019年增长了149.34亿元,增幅5.45%。
2020年,茶叶能实现内销5.45%的增长,已经是难能可贵了。
然而,我国18个省市区,涉茶人口8000多万。
8000多万人,守着3000亿茶叶市场,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。
而现在的茶叶市场,销售的方式不再变得单一,无论是茶农还是茶商还是茶客,都坐起了卖茶的生意。
茶农:
以前的茶农可能是专注于种茶,采茶,制茶。
而现在不一样了,茶农业卖起了茶,茶叶年年长,茶农手里拥有最好的资源,可以说是永远都有卖不完的茶。
茶农卖茶,这相对茶商来说,无疑是一种打击,毕竟源头,无论是品质还是价格都相对来说要比其他购买的方式要好。
而且比如遇上一些有名的茶叶,产量稀有,名气比较大的。比如:西湖龙井。云南名山古树等,茶农在茶叶市场,便拥有了绝对话语权。
但这样的茶农还是占比较少数的,比如古树茶占普洱茶产量的3-4%,但是集中在茶农手中的不到1%。
部分的茶农主要是靠卖春茶,看看有没有合适的茶商或者散客上门购买。还有一部分的茶农一般是和茶商长期合作的,这样相对比较稳定一些。
但是大部分的茶农,如果没有长期的客户,稳定的客源的话,其实家里的茶叶几乎是没有哪一年是可以卖完的,茶叶持续种持续制茶,永不歇止,滞留的茶叶也不少。
茶商:
在茶叶市场中,茶商是卖茶的主力,绝大部分售茶还是靠茶商。
据消息透露,云南茶城的产商,小一点的茶商藏茶几吨,多一点的几十吨甚至上百吨。
而作为藏茶之都的东莞,就更加厉害了。2016年,据东莞媒体曝出藏茶30万吨。如今,东莞藏茶品类越来越丰富,又有媒体报道已经40万吨了。
东莞藏茶(尤其中期茶),价格相当便宜。去年,有茶商开仓,一饼60块(真这么便宜),但销量依然惨淡;2012年,东莞就打出的南茶北调的口号,要把莞藏普洱卖到北方,只是,至今依然没有太大进展。
东莞藏茶,云南中小茶商藏茶,其他地方的茶商藏茶。这么多茶叶,这么多卖茶的人,卖茶的路上,竞争可想而知。
茶客:
茶客本来是喝茶的主体,但是多年以来,有着收藏茶的习惯,自然而然也积累了不少的茶叶。
作为一个中年的茶客却有着几百公斤的茶叶,那么估计喝到老也喝不完了。所以也就一起加入了卖茶的队伍。
出口:持续下降
据国际茶叶委员会(ITC)数据:2019年,全球茶叶产量615万吨,茶叶消费总量585.9万吨。也就是说,世界茶叶市场,已经趋于饱和。
近两年,我国茶叶出口,连续下降:2020年,我国茶叶出口34.88万吨,比2019年减少1.77万吨,降幅4.84%。这是2014年以来,我国茶叶出口量首次负增长。
然而,2021年茶叶出口,又一次雪上加霜。2021年1-5月,我国茶叶累计出口13.57万吨,同比减少5.8%。
我国茶叶出口旺季在4-5月份,正是忙完春茶之后。1-5月份,我国茶叶出口不升反降。今年的茶叶出口,很有可能进一步下降。
而且,茶叶出口下降的最重要原因还是,不同的国家,喝茶的习惯也不同。
世界茶叶出口,以红茶为主。而中国茶叶的出口,却以绿茶为主。
2020年,绿茶出口量29.34万吨,占总出口量的84.1%。
绿茶解暑,我国的茶叶,主要卖到摩洛哥等赤道附近的炎热国家。去年,经济低迷,相比欧洲发达国家的红茶市场,发展中国家买茶支出减少,茶叶出口量也随之下降,这是经济大趋势决定的。
总之,我国茶叶市场,内销缓慢增长,出口基本稳定的格局,不会改变。茶叶市场仍然是内销为主。
内销市场该整顿了!
虽然,未来几年的计划内销市场也在逐渐扩大,但是茶叶是慢消品,即便每天都有饮茶的习惯,一年最多也就喝个3-5公斤。
供远远大于求的情况还是尤为的明显,僧多粥少,市场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。
所以才会出现了十几万中小茶企不知道该何去何从。
内销市场应该制定相关标准,往往买茶的时候,茶客都有这种疑虑:价格没有标准,品质无从辨别。
茶商卖茶全看人,假如见到年轻小伙来买茶,价格可能就会提升70%-100%的去卖,一斤茶叶可能只需要两三百的,茶商卖到两三千一斤。
因为知道年轻小伙可能送人不懂茶,便想多赚点
相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......
特别是名贵的茶叶,有名的,价格都会被抬得老高。
价格虚高之余,可能茶叶也没法达到保障,这大概就是可能我用很贵的价格最终买回来的还是劣质的茶叶。
这对于不懂茶的消费者来说,往往最担心的就是这样了。用来送礼的话,可能就更尴尬了。送给一个懂茶叶的,但用昂贵的价格以为买到品质好的茶叶,最终却是劣质,那得多尴尬啊。
市场没有标准,行业混乱,这也阻止了一大批想要入行的茶客了,严重的制约了茶叶市场规模的扩大。
中国茶产业,需要依托茶文化,制定符合自己需求的标准。
无论种植采摘、生产加工(尤其工艺 )、仓储物流,投资收藏,甚至库存评估,都要有标准可寻。
让消费者买茶放心,不用担心被坑,是行业当务之急。
茶叶出口新希望
古代茶叶出口,撑起了中原经济的半壁江山。
明朝能够把白银作为法定货币,是因为欧洲人抢了南美的白银,跑到中国买茶叶。
清朝中后期,茶叶出口更是占所有出口的90%以上。鸦片战争前,清朝每年出口茶叶45万吨。
1881年,仅上海出口茶叶就达到了62.3万担,福州出口茶叶更是达到了66.3万担。大清能续命几十年,茶叶功不可没。
而如今,中国茶叶,年出口量大约35万吨。排在肯尼亚之后(2019年出口49.7万吨),位列世界第二。
然而,茶叶出口,受饮茶习惯等诸多因素影响,出口市场很难改变。
但长远看来,如果新一轮科技革命来带来产业变革。我国茶叶,仍有机会占据世界茶叶市场的制高点。
也就是说,短期内,销往国外的茶叶有限,茶叶市场的内卷,会越来越激烈。
最后,希望茶叶行业能得到整改。
规范茶叶相关标准,做好质量与服务。
茶叶不仅仅是一个农业,服务业,更是代表着中国的一种文化。品质是根本。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带动茶产业变革升级,推动茶产业的发展。
本文章来源于网络,侵权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