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论是烟友还是不吸烟的朋友,相信对“中华”牌香烟都不会陌生。“中华”作为新中国第一个甲级高级民族卷烟品牌,拥有着
提出不印一个外国字的高级卷烟
“中华”香烟问世前,卷烟市场份额大部分被颐中(英美)占领,高级卷烟就是“白锡包”。1950年,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红日初升,万象更新。但是,国家主席毛泽东却拿不出一支国产的高级卷烟来招待外宾和客人。
随后,毛泽东便嘱咐食品工业部“要搞一种较好的烟出来,不用一个外国字。”这样一来,生产自己最好的卷烟品牌这件事就提到了议事日程。
上海作为卷烟工业的发祥地,自然担起了这支大旗。由华东工业部落实,刚刚被人民政权接管改造、从濒临倒闭而脱胎换骨的国营中华烟草公司负责做样烟,送中央领导评吸。
“中华”牌香烟问世
1950年的冬天,这个特殊的政治任务下达,上海烟草人格外地兴奋与激昂,“中华”的传奇之旅也由此开启。
当时接受任务是以中华公司厂务科王承翰科长为主,朱尊权(中国工程科学院院士,原郑州烟草研究所所长)和丁瑞康承担叶组配方等具体工作,共同研究生产工艺及原辅材料标准等。曹达(原中华烟草公司副总经理)和搞工艺的同志精心研究设计卷烟配方,并做了一个无牌的样烟。
在制作样烟的时候,为了安全起见,兢兢业业搞工艺的同志连续两天两夜都在厂里。当样烟制作完成后,由当时华东工业部部长汪道涵同志亲自送达到北京,供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评吸。
中央领导评吸后,获得一致好评,中国第一个较为高级的卷烟品牌也即将问世。
样烟确认之后,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如何给“最好的烟”想一个最好的名字了,由于当时公司名称是中华烟草公司,故品牌也顺乎其名,取“中华”二字作为该卷烟品牌。
那个时候的商标正面是天安门城楼,深红全底加上五颗金色五角星,两旁两个大华表,下面用金水桥相连结,上部中间印有“中华牌卷烟”五个大字,背面是一个有底座的大华表,中间印有“中华牌卷烟”。显眼的商标,
“中华”牌卷烟的影响力
“中华”牌上市后一炮打响,成为了国人心目中“高贵原料精制、烟味和醇”的“超高级”卷烟,从此打破了高级卷烟市场长期被英美烟草公司垄断的局面。从而使“白锡包”不再名列第一,而中华牌卷烟从此名居首位。
傲慢的外国烟草公司甚至公然宣称,中国人根本没有能力制造出高级卷烟,这一炮打响,不仅仅是“中华”牌卷烟,更多的是打击了洋烟的气焰,打出了民族志气和民族自豪感。
特殊的出身注定不凡的经历,作为民族卷烟质量担当,“中华”初创,主要用于各
当时“中华牌”卷烟的生产是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的,公司领导对此十分重视。1953年的春天,发生了一起轰动上海滩的质量风波,群众尖锐地指出“中华”牌香烟“味道不好、包装不好”,偷工减料等问题。
1954年,食品工业部曾派工作组专门赴上海检查“中华牌”卷烟质量,“中华”配方必须报轻工业部批准,厂里无权变动;每一道生产工序都必须严格工艺标准,不得随意更改;并在原料供应等方面给予了政策上的大力支持。
“中华牌”卷烟的产量虽然不大,但上烟公司和生产厂一直在不断努力改进质量,把它当作政治任务来完成,其政治意义是不可低估的。严把“中华”卷烟质量关的意识深深地扎根在每一个员工心中。
不仅如此,“中华”牌卷烟成为了进出口贸易的一个重大突破点,新生的共和国百废待兴,急需进口稀缺资源和先进设备,但奈何外汇奇缺。1954年,“中华”开始走出国门,为国创汇,为国家赚取了不少外汇,同时也为上海卷烟厂引进国际先进卷烟设备提供了充足的外汇储备。
历经数十年特殊岁月风雨磨砺,“最好”已内化为“中华”卷烟与生俱来的高贵气质,与国同行的责任担当、对品质的极致追求。“中华”卷烟不仅仅是普通的香烟,更多的是国人挺起胸膛、证明自己、勇敢创新的时代象征!
本文章来源于网络,侵权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