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过湖南的人都知道,火车站、公交车、菜市场……在各个地方行走的男人,甚至是女人,经常嘴里嚼着什么东西。而他们打招呼的时候,往往是不是递烟,而是递过去一包里面装着几个黑色小块的食品包装袋。那,就是槟榔。
槟榔属于常绿乔木,茎直立,高10多米,最高可达30米。果实长圆形或卵球形,长3-5厘米,橙黄色,中果皮厚,纤维质。槟榔原产马来西亚,中国主要分布云南、海南及台湾等热带地区。
也就是说,湖南并没有种植槟榔,但是槟榔在湖南却几乎无处不在,身影遍布大街小巷,槟榔牌子更是多达几十种。
台湾和海南也吃槟榔,他们吃青果,而湖南大都吃烟熏过的干果。这种干果吃起来可谓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,有人醉生梦死,有人觉得像吃风油精,一次就怕了。
湖南人却“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”,这到底是为什么呢?
话说在宋代,湖南有一官人被贬至现在的海南省万宁市,经常漫步于槟榔林中,饮酒消愁,感叹人生。有一天这官人在林中偶遇槟榔仙子化身的美貌女子,并与之相亲相爱,两人互赠槟榔果为信物,海誓山盟,结为夫妻。
后来,官人带着有孕的妻子返回湖南,将槟榔果赠予亲朋好友。当时湘潭、长沙一带闹瘟疫。凡吃了槟榔果者无一染病。
于是求果者日众,槟榔仙子大大展神威,保护了一方平安。百姓感恩表奏朝庭,官人不但官复原职且加升三级。数年之后,槟榔仙子所生贵子中状元,封官晋爵,世代富贵。
由此相传槟榔果是神果,不仅能防病治病,而且成了婚宴喜庆,升官发财的吉祥之物。
据《湘上痴脱难杂录》记载:明末清初,湖广总督何腾蛟与李闯王夫人及其部将联合抗清。由于督师的将帅不团结,削弱了抗清力量,何腾蛟为了解决矛盾,带领人马从衡阳来到湘潭,与清军相遇。
时值,顺治六年(公元了1650年)初,清握金亲王因湘潭人民助何抗清,下令屠城九日,杀得湘潭尸横遍地,不下十万,所剩户不上三四十,人不满百口。
后见老僧收白骨,嚼槟榔以避秽,才得以解除瘟疫之害,重整家园。嚼食槟榔的习惯由此延续并发展而来。
另有说清乾隆四十四年(公元1779年)湘潭大疫,百姓多患鼓胀病。县令白景(广东人)谙医理,明药性,便将药用槟榔分给患者嚼食之,病疫居然消失。自此,湘潭人嚼槟榔逐渐成为习惯。
随后,嚼槟榔的习俗也逐渐传入湘中、湘北一带。
槟榔可作药用,性温,味苦,具有健胃泻气攻积,治痢固齿,驱虫行水等功能,对驱除人体的条虫、蛔虫、姜片虫及家畜的胃肠寄生虫都有特效。
因为湖南属于比较潮湿的地方,湖南人喜欢吃槟榔跟喜欢吃辣椒是一样的道理,目的是把寒气逼出体外。
有御寒的作用。
抽烟喝酒的人知道,烟抽多了酒喝多了的时候口腔会很苦,一点味儿都没有,但如果此时来上一口槟榔,口腔马上变得很清爽,这个时候再继续抽烟喝酒,将会更加舒服。
所以湖南有句俗话叫“槟榔加烟,法力无边”。
另外,还有一部分湖南人,尤其是湘潭人,把槟榔当作是口香糖。吃槟榔可以锻炼牙齿,很多湘潭的老人牙齿都非常好。
嚼槟榔很能锻炼咬肌,长期嚼槟榔,腮帮子会鼓起来,咀嚼肌肉会变得很发达。这样吃酒席时,可以比别人吃得多吃得快些。
如果打仗了,在战场上肉搏时,也容易把对方咬死或者咬伤,起码一口咬下一片耳朵或者一个鼻子是小意思啦。
很多湖南孩子还在襁褓之中,父母便会把一丝丝的槟榔让小孩吸吮,真可称得上是“奶操”。
除了父母的“言传身教”,湖南人在成长过程中也是频频和槟榔打交道。
很多湖南人,在上学期间,会和朋友一起相约带槟榔去学校,今天你带,明天我带,有时候吃没了剩最后一个就撕开一人一半,那种卤水沾到手上衣服上脏脏哒的感觉真是属于童年特有的回忆。直到长大之后才直到槟榔不是好东西。
而这种情况在男生的世界里尤为突出。有些人学生时代形成的观念是:不抽烟没事,我是好孩纸,槟郎都不知道嚼,娘炮。
一个湖南的网友说:作为一个湖南男人,嚼槟榔简直就是家常便饭。你根本别想逃掉,甚至很多时候成了一种社交媒介。
槟榔在湖南人,特别是在湘潭人的生活中,有着特殊的地位。湘潭人在相互客串中,待客可以不用烟,不用茶,只要敬上一口槟榔,就足以表示主人的诚意了。
这也就不难解释,为什么在湖南大街小巷的小商小贩中,以卖槟榔的生意最好。
本文章来源于网络,侵权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