雪茄的读音相信我们很多人都不会读错,但是“茄”字是多音字,与“茄子”的“茄”是不同音的。那天,剪辑同事就是闹了这么一个笑话,采用的AI配音,“茄友”发音出来竟然是与“茄子”同音,变成了“qie you”大家听到后不禁笑了起来。
那么,究竟我们雪茄的“茄”到底是怎么来的呢?又代表什么意思?
一、外来词,语音转译
查阅资料我们可以看到,从清代到民国,有大量文献中出现过“雪茄”这个名称,例如康有为的《戊戌奏稿》记有“以今欧风之盛行也,雪茄之烟,葡萄之酒,奇妙之器,殆为士夫富贵者所笃嗜”,清末徐珂的《清稗类钞·饮食篇》记有“光绪中叶,雪茄烟、卷烟盛行”,清末辜鸿铭的《张文襄幕府纪闻》、梁启超的《新中国未来记》、李宝嘉的《文明小史》等均有关于雪茄的记载。
这是因为我们在十九世纪中叶后,中国与外国的交流越来越频繁,外来词也逐渐增多,这些外来词逐渐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用语中。
汉语对外来词的翻译方式有很多种,音译是语音转译最初的处理过程,具有迅速便捷的优点,是翻译专用名词以及科技术语时最常用的方法,“雪茄”就是属于音译产生的汉语词汇。
二、“茄”的来头
其实最早之前“茄”的意思并非是“茄子”的”茄,我们从汉代许慎《说文解字》说“茄,荚蕖茎,从艸加声”,清代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说“扶渠茎,谓华与叶之茎皆名茄也”,可以得出,最开始“茄”的表达是指荷叶和荷花的茎,也就是今天所说的荷梗。
“茄”用来代表“茄子”这一类的蔬菜物是后来的事情,茄子原产于印度,后来汉代传入中国,西汉扬雄《蜀都赋》中“盛冬育笋,旧菜增伽”的“伽”即茄子在当时的名称。北魏贾思勰《齐民要术》中则写作“茄子”,郦道元的《水经注》中也有“茄子浦”这一地名。
三、“雪茄”与“茄子”有什么联系吗?
其实在开始的时候“雪茄”为“雪加”,但是,因为有些翻译任意选用汉字,造成一个外来词多种写法;有的任意省略,造成读音不准;有的增添偏旁,造成异读。“雪加”就是其中一个,为了更好说明它属性就加了“艹”字头,然而没想到与“茄子”的“茄”发生了冲突。
实际上,“茄”最早的读音是“jia”,后来才读“qie”,被借用指称茄子之前,“荷梗”义的“茄”一直只有《说文解字》里所说的“加”这样一个读音。代替“伽”指称茄子之后,“茄”才出现了一个同“伽”的读音“求迦切”——用今天的读音来读,或者像北京人、济南人那样读“qié”,或者像扬州人、南昌人那样读“qiá”,还可以像长沙话那样读“jiá”。
由此可知,最迟在1874年“雪茄”一词出现的时候,“茄”的“jia”“qie”两个读音已并行于世1300多年。“雪茄”之“茄”纯属从外来词译音转化而来,与“茄子”之“茄”毫无关联。而且有趣的是,“伽子”变成“茄子”与“雪加”变成“雪茄”的演变思路如出一辙。
“雪茄”的“茄”是从Cigar音译过来的,而后来改用“雪茄”没有用“雪加”是因为带“艹”字头能够更加表明是属于烟草类的雪茄,所以,您现在了解“雪茄”的来头了吗?
本文章来源于网络,侵权删